资讯中心

原材料暴涨,企业怎么办?

发表日期:2021-07-08 11:42:43 【返回】

今年以来,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出震荡上涨的状态,能源、金属、化工品基本都呈现两位数涨幅。纸浆、聚氯乙烯、原油、热轧板涨幅超过20%,纯碱、螺纹钢、玻璃、铜、燃料油、铝等产品涨幅在16%-20%之间,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比如,最近“纸张价格上涨,直逼猪肉价格”上了热搜,由于纸浆原料价格上涨,浆价和纸价倒挂,今年三月份以来多家造纸企业只能宣布停机检修。五月份以来,国内主要文化纸企业和贸易商发布多张涨价函,其中文化纸普遍涨价200元/吨,白卡纸涨价则达到1000元/吨。


再如,近日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建龙集团董事长张伟祥称“钢铁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0%,涨得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其实,这段时间大宗商品的涨价也引起了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注意,国务院常务会议分别于5月12日和5月19日两次“点名”这个问题。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6月9日也发布《关于印发促进工业企业降低成本增产增效若干措施的通知》




问题一

为了储备更多的原材料以及争取发货优先权,企业不得不同意原材料供货商提高预付款或者保证金的要求,因此拟向下游一两百家经销商融资,并承诺给予一定回报,以实现联合下游经销商共对风险的效果,是否可行?

问题二

在原材料暴涨情形下,中下游企业引用不可抗力、情势变更作为与上游企业协商以及解除合同的理由,是否成立?

  • 原材料价格变动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不可抗力;

  • 法院以原材料价格变动不适用“情势变更”为原则,很少会支持原材料价格变动适用“情势变更”来支持一方变更价格或解除合同,除非一方有证据能证明价格波动是来自于市场因素之外的原因,幅度很大且不可预见;

  • 即使合同解除,法院也会支持守约方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的损失赔偿责任;

  • 法院可适用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对合理共担风险进行引导,并酌定赔偿损失金额。

最后,除了被动解决问题之外,中下游企业其实可以主动采取措施提前应对,具体如下:


一、合同与商务管理方面

1、签约管控:

针对重要的原材料,与上游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的战略合作关系,确保主要原材料供应充足、质量稳定,以及长期稳定地享受优惠价格。

关注风险分担条款,事先约定合理的风险承担范围。对于无法合理预见的价格波动风险,设定合理分担的调价机制。

视情况设定解约条款,事先对可解约的情形和解约责任进行约定。

2、履约管控:

若合同中并没有事先约定相应的调整价格条款或解约条款,及时协商,争取达成调整价格或解约的合意;

注意留存相应证据,如留存双方通过微信或邮件或备忘录或补充协议等方式进行协商而形成的证据。


二、其他方面

1、加强采购规划,建立规范有效的采购管理体系。

采购部门应精准把握市场动向,合理安排重点物资的采购时间和计划,做好长期规划,适当利用市场销售淡季增加原材料的储备量;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筛选质优价廉的供应商;争取各部门高效协作,通过技术进步、集采优势、提升议价能力等有效降低采购价格。


2、内部优化,严格控制生产成本。

通过优化工艺流程、使用替代原料等,提高现有材料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用量。通过优化管控流程、控制资产投入及费用支出等,提高内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获得相对充分的竞争优势。


3、在上游延伸投资,形成产业链对冲投资。

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下游的企业,往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受害者,但是如果可以向上游投资,就可以分享由于原料涨价带来的收益,从而缓解成本压力。



取消

快速导航

×